獨樂何妨眾樂



若能將興趣成為職業,是令人賞心的樂事;若可更進一步以職業事奉神,對基督徒來說更有一份既難得又可貴的滿足!以職業事奉神,很多人都會聯想想到醫生、消防員、老師……等專業人士。然而,「潛水」與「事奉」,兩者卻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有想過也能事奉神嗎?

Stephen區紹堅是一名資深潛水培訓總監,曾培訓過千名不同級別的潛水員,1998年開辦了潛水公司,主要提供銷售、訓練、旅遊等服務。除了連續七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「商界展關懷」公司標誌外,歷年來這公司更獲獎不少,其中更屢獲殊榮,得到不少大企業頒發榮譽獎項。

他是商人,也是基督徒。年幼時已隨家人在鴨脷洲浸信會聚會成長。從2006年起,該教會與工業福音團契合作,運用教會原開辦幼稚園的地方,開辦「好鄰舍天地」,為坊眾提供社會關懷的服務。一次偶然機會,他跟堂主任分享一個纏繞心間的問題:「究竟潛水這行業,有甚麼可以服侍教會或事奉神呢?」牧師鼓勵他與「好鄰舍天地」的工福同工商量,看看能否憑他的專業在中心合辦一些興趣班。最初,他以興趣班的形式,在工福的中心義務教授一班婦女急救知識,隨後更擴展至安排基層社群及南亞裔孩子出海浮潛等……開始了他藉著專業為草根階層提供服侍的歲月。

他十分認同工福的使命,要走進人群中服侍。合作多年後,2011年12月起更投身成為工福的董事。一直以來,他不僅將公司的一些營利奉獻給工福作為營運經費,更利用自己作為商人的網絡、專長,積極構思及協助工福舉辦活動籌募經費,除了為工福開拓收入資源,也希望讓社會上不同的公司企業和階層對工福有更多認識。

起初,他費煞思量構想如何利用潛水來舉辦籌款活動,因為潛水不像跑步可舉辦籌款比賽。最終,他想到可以嘗試加入環保的元素,如:清理海洋垃圾、保育等題材融入籌款活動中。在機緣巧合下,認識了某大集團的前主席,並向他大膽地分享這個理念,期望得到支持。最後,以提供免費潛水課程名額給該企業員工作回報的方式,成功獲得該集團持續的贊助,促成了「關懷海洋日」的誕生。

透過多年來的委身與付出,他獲得公司內員工的支持和欣賞。他說:「我只是利用公司現有的資源去幫助工福,並没有讓公司帶來甚麼虧損。相反,因著這些服侍,更讓公司建立了良心企業的商業形象,在同事和顧客的觀感上,都帶來正面的效益。潛水本來是一種自我享受的活動,但透過這些服侍而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和體驗潛水,與人分享潛水帶來的樂趣,那份喜悅和滿足是無法言喻的。尤其當見到一些基層及南亞裔孩子出海時的興奮,便不禁覺得自己的服侍十分有價值,亦成為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。」

基層孩子們缺乏的不單只是物質,更欠缺開放的眼界和嘗試接觸新事物的機會。Stephen雖一再強調他的服侍微不足道,但因着他對潛水的熱誠,並願意善用他的資源和發揮積極的想像力,讓一群基層孩子享受到潛水帶來的樂趣、興奮和喜悅。將這份「獨樂」變為「眾樂」,正正就是我們的信仰 — 與人分享我們所愛、所信的。服侍,也就是分享自己有的,去豐富別人的生命。

Stephen期望他的服侍能作為一個借鏡、參考,讓更多基督徒商人或專業人士一同發揮所長,走進人群、服侍社區。

最後,他寄語:「如此冷門的潛水行業都能用來服侍,更何況其他人呢?」

訪問及撰文/ 劉倩婷 (工福鄰舍關懷中心 中心助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