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齋期靈修行動(第1週)



傳統上,每年復活節前的40天就是「大齋期」(Lent),這節期是一段「預備」的時間,基督徒在紀念耶穌在曠野四十晝夜面對試探的同時,也反思自己的信仰與靈性,為復活節的來臨作好靈裡的自省和預備。

信徒在大齋期都會透過禁食、克己、節約等來作深度的靈修、默想,重新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坦白在祂面前,反省平日的行事為人是否與所蒙的恩相稱。 上帝的話是我們信仰反思的基礎,願聖靈引導我們能夠聽得進祂的話,更有行出祂的話的能力。正如挪亞,「凡神所吩咐的,他都照樣行了。」(創6:22) 在這個期間,工福每星期將會透過一篇靈修分享,給各位作為靈修的材料,然而,我們更鼓勵弟兄姊妹以行動來回應上帝在靈修中給你的呼召,讓你的行動都成為靈修的一部份,「行」出我們的信仰。 大家可以把每個靈修行動與回應放在Facebook上,成為其他弟兄姊妹的榜樣和激勵。

第一週靈修文章 (撰文/ 歐偉民博士)
 
「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,說:夫子!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?耶穌對他說: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 他回答說: 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 ─ 你的神;又要愛鄰如己。」 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,就對耶穌說:誰是我的鄰舍呢?」(路10:25-29)

律法師問耶穌:「誰是我的鄰舍?」這是一個看似很正常不過的問題,然而,身處於貧富懸殊極其嚴重的耶穌時代,貧窮人隨處可見,為何律法師會「看不見」他的鄰舍呢?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。 原來,我們都活在一套社會價值觀之中,「被學會」一些似是而非的價值,合理化每天的所見所聞,競爭是合理的,淘汰是合理的,學童自殺是合理的,露宿街頭也是合理的。我們的生活,也漸漸變得麻木,別人的困乏、艱難、孤單、痛苦,一概視若無睹、置若罔聞,以至跟律法師的生命一樣,看不見我們的鄰舍。 

經文再次提醒我們要「愛鄰如己」。不用深思熟慮的生活,會使我們逐漸失去了生命原有的使命感及熱情。 我們的信仰是帶有使命的,信徒不單是「活在」世上,更要「活出」使命。 今天,我們要藉著大齋期的靈修,重塑以新的價值為基礎的生命,在生活中回應上帝對我們的呼召。

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 我們身處的城市並不完美,當我們看見這裡的不足,就是看見自己在這片地土上的使命。 如何為這個城市帶來一點改變?「耶穌對他說: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他回答說: 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 ─ 你的神;又要愛鄰如己。」 我們早已知道答案,不是反思,不是默想,而是行動。 假如這個城市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回應時代使命的群體,作為信徒,我們便應用我們所信的價值來回應時代的需要,關懷、扶持、捐助、探訪、同行、陪伴、提攜、成全… 都是我們可以付出的行動。 我不相信真正的信徒會冷眼對待身邊的人和事,大家只是沒有實踐使命的平台。 當有機會付出、行動時,就能看見實踐使命的力量,因為愛人的力量可從付出中得到,愛人的心也再一次被燃點。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

行動實踐

 

假如你真的「看見」貧窮人在生活中的掙扎和需要,鼓勵你把禁食、克己、節約等操練所省下來的金錢和時間,用於我們工福在幫助本土層基家庭的事工上。 願我們都能在節期中行出「愛鄰如己」的信仰。

*只要你為我們提供港幣二佰元的捐獻,工福的愛心糧倉就能為一人家庭提供大概一個星期的米、麵、油、罐頭等食物資援,請多多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