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 by Takehiro Tomiyama on Unsplash
各位工福的同行者,主內平安:
「只是你這個兄弟,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」(路15:32)
在關懷服侍中,我們都很看重與鄰舍的關係,無論對方的生命狀況如何,也願意關心他們,耐心地與他們同行。然而,在群體服侍裡,無論是堂會或是機構,當中事奉的人又如何看同在群體裡服侍的人?要知道,生命的回轉不是從拒絕而來,而是從接納而來,這也是主給屬祂的人的榜樣與吩咐。
重讀路加福音15章,其中有記載耶穌所講得回浪子的比喻,故事裡小兒子的經歷與回轉,我們都耳熟能詳,然而,耶穌說這個比喻的背景,是他對私下議論他「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喫飯」(15:2) 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回應。 法利賽人和文士都是熟悉聖經與律法、生活嚴謹、對神虔敬的宗教人士,可是,他們卻藐視他們眼中的罪人,也不接納恩待罪人的人。耶穌藉著大兒子的口,道出了他們的心聲:「我服侍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!」(15:29-30) 值得留心的,是大兒子對弟弟的稱呼:「你這個兒子。」 他在對父親抱怨,更清楚聽得出他不想認這位兄弟,否定父親對弟弟所施予的恩情。回到服侍的場景,當我們坦白面對真實的自己時,在事奉中所遇上的弟兄/姊妹,我們會否因著他或她在我們眼中的不完全,而心懷不平?
主的心意,從父親的回應再一次提醒我們:「兒啊﹗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」(15:31-32) 父親告訴大兒子:「你這個兄弟」,他所重視的不是他們為他做了甚麼,而是彼此之間作為兄弟的關係。惟有當大兒子重新看小兒子為自己的兄弟時,他才會明白父親那顆憐憫、等候兒子回轉的心、才會因著兄弟回轉、浪子回頭而跟父親一起感到歡喜快樂。事奉,是作討主喜悅的事,在一個屬乎主的群體中,重要的不是彼此配搭的果效,而是事奉者之間在主裡如同兄弟/姊妹的關係。願主因著我們在事奉中所宣認的彼此關係,悅納我們所獻呈的,又讓這份回轉,同樣叫祂歡喜快樂。
祝
主恩常佑
主僕
歐偉民博士
2024年9月